作為由中宣部指導,今年唯一一部敬獻“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主旋律電視劇,《戰火熔爐》于2020年10月24日登陸央視八套黃金強檔。該劇憑借龐大的觀看用戶規模攬獲高收視。“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和70年前這場戰爭的勝利息息相關。”這是編劇、導演董哲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理解,和他對這部劇“一定要做好”的執念。
《戰火熔爐》塑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四連”這樣一個英雄團體,呈現了一批英雄群像。董哲講述了“我們的戰士知道自己為何而戰,在最艱難的環境下不會輕言放棄。” “朝鮮戰場上的英雄連隊很多,一個連隊在幾十萬人的戰役中存在感很低,但卻是一個個輝煌勝利的基礎。” “我們從來不是靠著人數打贏的這場戰爭,而是靠著一個個基層連隊高超的戰術素養和積極主動的戰斗精神,這是一支從上到下都有著明確目標和信念的軍隊。再沒有什么比一個連隊更適合表現這一點的了。”因此,“四連”應運而生。
短短13集的電視劇可謂被凝練到極致。業余時間看了幾集,除了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震撼,同時也感悟到黨組織在基層作戰中的重要作用。四連深入戰場,在面對多變的戰斗形式時,一句“黨支部會議,各班黨員過來開會”,黨員們已圍坐在臨時休息的屋子里。“敵情,大家心里都清楚了,不多說了。現在兩條路,一,咱們朝著西南方向移動,找個地方貓起來,等到天黑。敵人撤離路線是沿著公路進行的,只要天一黑,咱就安全了,再撤離鎮子和主力部隊匯合。二,不廢話,干他。”列席的趙和原是國民黨軍連長,在南寧戰役中被俘,后被四連連長當做“解放戰士”從俘虜營中領了出來,帶到了朝鮮戰場。趙和聽后提出多方面問題,表示應該撤退,經過支部黨員們的群立群策,制定了一系列應對方案,決定走第二條路“干他”,投入戰斗。在槍林彈雨中,趙和和四連一起成長,逐漸地認識到這支隊伍是一支多么偉大的軍隊,而四連的戰士們也逐漸接納了趙和。停戰協議生效的子夜,在和平最終到來之際,趙和和四連戰士們在戰線前見證了歷史。
“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
作為科研單位的黨支部更是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將黨建工作與業務深入融合。漁業資源研究室的野外工作繁重,條件艱苦,尤其面對今年疫情影響,更是時間緊、任務重。每一次的調查任務都像在作戰。支部會上,支部書記馬波指出,大家要發揮年輕人的熱情與激情,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群眾。要傳承東北的“鐵人精神”,勇于擔當,甘于奉獻,不怕吃苦,初心不改。“疫情期間堅守一線”,充分準備,跟時間賽跑,跟自然環境賽跑,保質保量,穩步推進項目實施。雖然沒有硝煙,但工作就像是新形勢的戰斗,戰場就在我們踏遍的每一條河流和揮灑汗水的每一張桌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觀看《戰火熔爐》后讓我再一次體會了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融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