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在各地各部門大力支持下,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遵照中央和國務院領導有關指示批示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制度政策,強化規范管理,推進轉型升級,加強國際合作,推動遠洋漁業規范有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全國遠洋漁業企業共178家,作業遠洋漁船2701艘,遠洋漁業年產量217萬噸。遠洋漁業成為推進農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在豐富國內市場供應、保障國家食物安全、促進對外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制度政策。一是發布實施《“十三五”全國遠洋漁業發展規劃》。全面調整遠洋漁業發展思路,嚴控遠洋漁業企業和遠洋漁船規模,將遠洋漁業發展主要由數量擴張調整到嚴格控制規模、強化規范管理、加快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上來,促進遠洋漁業規范有序發展。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措施。全面修訂發布《遠洋漁業管理規定》,接軌國際管理規則、強化涉外安全管理、加大違規處罰力度、便利管理相對人,為新時期遠洋漁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首次建立遠洋漁業企業履約評價制度和遠洋漁獲轉載報告制度,全面修訂《遠洋漁船船位監測管理辦法》,制定《遠洋漁業國家觀察員管理實施細則》,推進遠洋漁船電子漁撈日志和遠程視頻監控系統試點,提高遠洋捕撈全程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二)強化產業素質,推進轉型升級。一是現代化遠洋漁業船隊初步建成。在嚴控漁船數量基礎上,大力實施老舊漁船更新建造,10年以內船齡漁船占作業遠洋漁船總數比例逐步提升,首艘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專業南極磷蝦漁船建成下水,初步建成了專業化、標準化、現代化遠洋漁業船隊。二是全產業鏈建設初見成效。著力打造魷魚優勢產業,2019年首次發布中國遠洋魷魚指數,建成中國遠洋魷魚交易中心。努力開拓金槍魚國內市場,提升金槍魚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力推進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批準建設浙江舟山、福建福州(連江)、山東榮成等3個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和4個境外遠洋漁業綜合基地。推動遠洋漁業全產業鏈發展,遠洋漁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
(三)強化規范管理,嚴處違規行為。一是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以“零容忍”態度,對調查核實的一批違規遠洋漁業企業和漁船采取罰款、暫停漁船作業、暫停或取消企業從業資格、將違規船長和管理人員列入從業人員“黑名單”等措施進行嚴厲處罰,持續推進遠洋漁業規范有序發展。二是會同國際社會打擊非法、不報告和不管制(簡稱“IUU”)漁業活動。堅決支持并積極配合國際社會打擊各種非法漁業活動。首次成功處置外籍IUU運輸船“安德烈”號非法轉載南極犬牙魚貨案件,將非法貨物拍賣所得全部捐給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配合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將16艘“三無”船舶列入IUU漁船名單。積極推動加入《港口國措施協定》,連續兩年將我國加入的各區域漁業組織公布的IUU漁船名單轉發相關部門進行港口布防;協調推動中國海警局開展公海執法,打擊“三無”漁船在公海非法捕撈,維護我國遠洋漁船合法權益。
(四)強化國際合作,樹立負責任形象。一是不斷深化多雙邊漁業合作。習近平總書記見證簽署中國—毛里塔尼亞漁業混委會會議紀要,胡春華副總理見證簽署中國—巴布亞新幾內亞漁業合作備忘錄,農業農村部召開中國南太平洋島國農業部長會議和漁業合作論壇并簽署《楠迪宣言》。積極推動與基里巴斯、所羅門加強漁業合作。先后與伊朗、斐濟、桑給巴爾、瓦努阿圖、塞拉利昂等1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漁業合作協議或備忘錄。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加入《南印度洋漁業協定》,積極參與8個政府間區域漁業管理組織談判磋商,維護我國遠洋漁業合法權益。二是積極主動養護公海漁業資源。踐行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在公海部分區域實施自主休漁,主動履行國際義務,養護公海漁業資源,展示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三是健全國際漁業履約工作機制。成立遠洋漁業國際履約研究中心,建立了遠洋漁業國際履約隊伍,對口跟蹤落實相關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履約事務,及時將相關區域漁業養護管理措施轉化為國內管理規定,履行負責任國家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