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至8月8日,按照農業財政“黃河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的要求,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與甘肅省水產研究所、寧夏回族自治區水產研究所(有限公司)組成調查組,順利完成了黃河干流龍羊峽至石嘴山段夏季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工作。

黃河干流龍羊峽至石嘴山段位于黃河中上游,流經陜甘黃土高原區、河套沖擊平原區,長度約1100公里,總體落差約1100米,是黃河干流水電站的集中分布區,建設有水電站22座。調查組在該河段設置33個調查站點,詳細調查了魚類種類組成及種群、魚類資源量、珍稀瀕危魚類、魚類關鍵棲息地、餌料生物、水體理化環境、漁業生產及保護管理現狀以及漁業受威脅因素。采用定置刺網、流刺網、地籠等網具采捕魚類樣品4746尾(總重量247.56kg),分屬7目13科39屬50種,保存標本約180尾,采集鱗片、鰭條、耳石、腸道等樣品2600余份,用于進行遺傳多樣性、年齡鑒定、食性等進一步分析。采集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著生藻類等樣品各33份。現場測定各項環境指標,同時開展了休閑漁業、魚類保護等相關專題調研工作。

本次調查工作得到了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和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的大力支持。此次調查有助于摸清黃河干流龍羊峽至石嘴山段漁業資源及環境現狀、探究水利工程對漁業資源的影響,對促進黃河流域漁業資源環境保護和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