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韓剛、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會長張顯良、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辦公室主任王祖峰、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張旭彬一行到黑龍江所呼蘭試驗場,圍繞推動基礎研究與產業推廣深度融合、加速無肌間刺鯽生產安全試驗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

調研期間,呼蘭試驗場場長曹頂臣全面匯報了基地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遺傳育種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應用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重點展示了黑龍江所近年來培育的雜交鱘“鱘龍1號”、鏡鯉“龍科11號”、鯉“龍科12號”、雜交雅羅魚“雅龍魚”、梭鱸速生品系“龍江1號”等水產新品種,特別是基于基因編輯技術突破性研發的無肌間刺鯽、無肌間刺鏡鯉等新品系。在技術驗證環節,調研組專家隨機抽取多尾實驗魚樣本進行X光成像檢測,結果顯示基因編輯品系完全消除傳統鯽、鯉肌間刺結構,在保持原有生長性能的同時顯著提升食用便捷性,標志著我國在水產基因編輯技術應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來訪領導與專家經調研后就提升無肌間刺鯽種質影響力、提高呼蘭試驗場成果轉化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前瞻性指導意見,為破解水產種業“卡脖子”技術難題提供了重要指導方向。黑龍江所將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應用協同創新體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黑龍江所副所長夏立新、馬波、李紹戊,無肌間刺鯽團隊專家匡友誼研究員,呼蘭水產試驗場場長助理孫志鵬及相關人員參加了本次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