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貫徹落實農業部《“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農市發[2016]5號)文件精神,深入了解鮭鱒魚產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加強冷水性魚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單位間密切合作,10月31日至11月4日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尹家勝、王炳謙、紀鋒研究員等一行五人對青海、新疆兩省區鮭鱒魚養殖典型企業和研究所開展了“互聯網+鮭鱒魚”產業調研工作。
此次調研對象選擇在國內鮭鱒魚主產區,主要是在網箱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設施自動化程度高、信息技術與生產經營相融合的冷水魚龍頭企業。其中,包括從事庫區網箱養殖、亞洲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的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從事商品魚全封閉循環水養成、設施全自動化程度先進的新疆額河循環水科技養殖有限公司;以全封閉式工廠化培育大規格苗種為目標的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中心、以及在池塘養殖中物聯網技術方面邁出第一步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

通過此次調研,調研組對鮭鱒魚產業在現代漁業建設、漁業信息化水平、信息技術與生產經營融合程度等方面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有了充分的了解。當前信息技術與漁業生產結合的較好企業,大都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支撐能力得到了充分保障。所調研單位寬帶接入能力均超過10兆比特每秒(Mbps),從業人員中相當比例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并且與涉農信息技術研發機構建立有合作關系。二是,養殖中水體監控、餌料自動投喂、數據遠程傳輸等正在逐步實現快速集成應用。所調研的幾家單位均實現了通過現場或遠距離計算機平臺對生產經營活動的自動化管理。三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魚產品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QQ群、微信群、淘寶網等日益成為漁業技術信息交流、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龍羊峽三文魚已成為淘寶網、京東網等電商的知名品牌,網絡銷售所占比例日益快速增長。
通過調研,調研組充分認識到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在實現鮭鱒魚養殖過程的數字化、生產管理智能化和產品質量信息數字化等方面還存在巨大差距。在當前背景下,選擇養殖重點區域代表性企業,推廣應用水體環境實時監控、餌料自動精準投喂、水產類病害監測預警、循環水裝備控制等信息技術和裝備,加快漁業物聯網示范應用,將是當下 “互聯網+鮭鱒魚”應該積極思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