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東北地區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建議(以下簡稱“東北調查專項”)在北京通過了專家論證。

受涉水工程建設、環境污染、資源過度利用、外來物種入侵等人類活動和環境變化影響,東北地區局部自然水域漁業資源面臨衰退危機,近四十年來未系統開展調查,本底不清成為制約東北漁業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因素,亟待開展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工作,備受政府主管部門和相關科研單位的密切關注。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牽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吉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遼寧省淡水水產研究院、河北省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院等14家相關領域的科研單位共同開展東北調查專項的調研和編制工作。
東北調查專項論證會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組織召開,中國工程院唐啟升院士、中國科學院曹文宣院士、中國農業生態保護協會漁業分會王希華教授級高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張春光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呂憲國研究員、武漢大學常劍波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院東海水產研究所莊平研究員組成論證專家組,唐啟升院士任組長,曹文宣院士任副組長。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張顯良局長、農業農村部財務司預算處虞濤處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崔利鋒院長、吉林省漁政局劉革局長、黑龍江省漁政局張雪松副局長、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金星所長和王玉梅書記及項目建議單位主要領導和專家共3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劉英杰副院長主持,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馬波研究員代表專項建議組作總體匯報,具體匯報了東北調查專項的背景和意義、現狀分析、重點任務、預期目標、經費預算等內容。專項調查范圍包括黑龍江、松花江、遼河等河流,呼倫湖、興凱湖、鏡泊湖等湖泊以及黑瞎子島水域。重點開展漁業資源調查、漁業環境調查及漁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管理策略規劃,掌握東北地區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現狀和變動趨勢,救護珍稀瀕危土著魚類,形成東北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為促進東北地區漁業綠色發展提供基礎數據和理論依據。

經質詢和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東北調查專項立足貫徹落實三部委聯合發布的《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開展黑龍江、松花江、遼河等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戰略需求,聯合全國漁業資源調查優勢力量,集中查明東北地區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現狀,對東北地區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珍稀瀕危魚類搶救性保護、漁業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東北調查專項”目標明確、研究內容設計完整、架構合理,可操作性強,應盡快立項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