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虹鱒魚常用藥物
虹鱒魚用藥可根據藥物的性質、用途主要分為以下6類:
一、水產養殖常用藥物
1、環境改良劑
環境改良藥是以改良水體環境、去除水體中有毒有害物的一類有機或無機的化學物質。它具有調節pH值、吸附重金屬離子、調節水體氨氮含量、提高溶氧等作用。包括 底質改良劑、水質改良劑和生態條件改良劑等。這類藥主要有堿類、鹽類、礦物質等,氧化鈣、碳酸氫鈉及沸石等是一些常見的改良藥物,但由于虹鱒魚特殊的養殖環境,這類藥物在虹鱒魚養殖中應用并不多見。
2、消毒劑
消毒劑是通過潑灑或浸浴等方式作用于養殖水體,用于殺滅動物體表、工具和養殖環境中的有害生物或病原生物,控制病害傳播或發生的藥物消毒劑較多,虹鱒魚養殖中常用的包括:含氯石灰(漂白粉)、高錳酸鉀、硫酸銅及聚維酮碘等。
3、抗微生物藥
抗微生物藥主要用于預防和治療因病毒、細菌和真菌所導致的水產動物疾病??刮⑸锼幬锇辜毦?、抗病毒藥和抗真菌藥。主要通過口服、浸浴或注射等方式抑制或殺滅體內病原微生物。
4、抗細菌藥
水產養殖業中應用最廣泛、種類最多的一類藥物,又可分為抗生素(如青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磺胺類(如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等),氟喹諾酮類(如恩諾沙星、諾氟沙星、達氟沙星等)及其他一些種類。
5、抗病毒藥物
通過阻斷病毒的增殖途徑起到治療水產動物病毒性疾病的藥物,常用的水產養殖抗病毒藥物有碘制劑及板藍根、柴胡等中草藥。
6、抗真菌藥
主要用于治療水霉等真菌引起的感染。常用的抗真菌藥物如制霉菌素等。
7、抗寄生蟲藥
抗寄生蟲藥指能夠殺滅或驅除水產養殖動物體內、體外或養殖環境中寄生蟲病原的藥物。根據藥物作用可分為抗原蟲藥、驅殺蠕蟲藥、殺甲殼動物藥和除害藥四大類。根據使用方法可分為內服藥和外用藥。內服藥如阿維菌素、鹽酸左旋咪唑、阿苯達唑、吡喹酮等,外用殺蟲藥有硫酸銅、甲醛等。
8、中草藥
指防治水產動物疾病和改善水產動物體質的經過加工或未經加工的植物、動物或礦物質。中草藥具有天然、安全、藥物作用溫和與穩定等優點,在水產養殖用藥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在虹鱒魚養殖中常用的包括大黃、黃芩、黃柏、甘草、大蒜、板藍根等。
9、生物制品
目前用于虹鱒魚養殖的生物制品主要為疫苗,如傳染性胰臟壞死癥疫苗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疫苗、殺鮭氣單胞菌苗及弧菌疫苗等。
二、水產養殖禁用藥物
在我國水產養殖業中,有一些藥物被禁止使用。
被禁用的藥品有:1、地蟲硫磷;2、六六六;3、林丹(丙體六六六);4、毒殺芬(氯化莰 烯);5、滴滴涕(DDT);6、甘汞;7、硝酸亞汞;8、醋酸汞;9、呋喃丹(克百威、大扶農);10、殺蟲脒(克死螨);11、雙甲脒(二甲苯胺 脒);12、氟氯氰菊酯(氟氰菊酯);13、五氯酚鈉;14、孔雀石綠(堿性氯);15、錐蟲胂胺;16、酒石酸銻鉀;17、磺胺噻唑;18、磺胺脒(磺 胺胍);19、呋喃西林(呋喃新);20、呋喃唑酮(痢特靈);21、呋喃那斯;22、氯霉素;23、紅霉素;24、桿菌肽鋅;25、泰樂菌素;26、環 丙沙星;27、阿伏帕星;28、喹乙醇;29、速達肥;30、乙稀雌酚;31、甲基睪丸酮
三、藥物劑量的計算
藥物劑量指防治疾病時的用藥量,不同劑量可以產生藥物作用強度變化。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時用藥劑量計算主要根據給藥方式決定,其中內服藥按吃食魚體重計算.而外用藥則按池內現有水體體積進行計算。同時結合水產動物種類,年齡,健康狀況及環境因素(水溫,pH,有機物含量、溶解氧含量、光照和季節、養殖密度等)可適當靈活變動用藥劑量
四、給藥方式
選擇何種給藥方式,一要根據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病原特性、患病動物的發病程度及藥物的特性來進行綜合判斷。治療魚類疾病的主要給藥途徑有:口服法、潑灑法、浸浴法、注射法和局部涂抹法等。
1、遍灑法
采用對某些病原體有殺滅效果、而對魚體本身又安全的藥物濃度,將藥物按水體體積計算的用量,在魚池中遍灑,以殺滅魚體表面和鰓部及水體中的病原體。使用此法,必須較準確地計算出魚池水的體積,稱取的藥物用水均勻化開,稀釋后均勻的潑灑全池。由于此法能同時對寄生在魚體和水體中的病原體起作用,因此效果較好。注意在使用時對光敏感的藥物遍灑時應在傍晚時進行。同時,水溫、酸堿度、有機物及水體渾濁度等因素也會影響藥物的使用效果。
2、內服法
也稱為投喂法、藥餌法。根據虹鱒魚感染病源,選擇相應的藥物拌于飼料中,藥物隨飼料攝入機體內,從而在體內發揮作用。此法對防治體內寄生蟲和細菌感染有較好的效果。使用藥物時耍防止濫用藥與盲目增大劑量或增加用藥次數、延長用藥時間。
3、注射法
魚病防治如常用的注射法有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兩種。肌肉注射,一般在背鰭基部與魚體成30°~40°的角度進針;腹腔注射,將注射器針頭從胸鰭內側基部插入,深度依魚體大小而定。由于自動注射器的普及,注射法應用也很廣泛,此法常用于疫苗預防傳染性疾病。優點是藥效好,缺點是操作費時,易傷魚,幼苗使用比較困難。
4、浸浴法
即將魚集中在較小的容器或水體內,配置較高濃度的藥液,在短時間內接觸藥物,以殺死其體表和鰓部的病原體。此種方法通常在稚魚轉池或運輸前后使用,在流水池可采取降低水位、停止流水或減慢流速,一定時間后再恢復水位及流速的方法,藥物濃度要比一般的藥浴法濃度低一些。
5、涂抹法
涂抹法是在體表患病處涂抹較濃的藥液以殺滅病原體。此法適用于產卵親魚檢查、注射催產劑及名貴品種。用藥量少,方便,安全,副作用小。涂抹時頭部一定要向上,以防藥液流入鰓,產生危險。
6、掛袋法
將藥物裝于袋或簍內,掛于餌料臺附近,用以預防疾病發生的方法。常用于疾病發生高峰期的疾病預防。該方法優點是操作簡單,用藥省,對水質危害少。缺點是只能起到局部消毒滅菌的作用。